導讀:A、 煤氣發生爐冷運轉故障 a、冷運轉現象
A、 煤氣發生爐冷運轉故障
a、冷運轉現象
(a)出口溫度低于正常值。
(b)煤氣發生爐內料層呈現一片黑色或暗黑,略帶紅色。
(c)煤氣含水分過多,質量變壞,CO2含量增多,窯爐趨于下限范圍。
b、冷運轉危害
(a)灰層薄易燒壞爐柵或爐裙。
(b)爐內溫度低,氧化還愿反應不充分,汽化效率低,煤氣質量及產量滿足不了窯爐的能耗要求。
(c)由于氧化層溫度降低,灰層過薄,氣化劑預熱,原料氣化不完全,灰渣含炭量增高,原料消耗量增大。
c、造成冷運轉的原因
(a)飽和溫度高于正常控制值。
(b)氣化原料中粉末過多,料層阻力增大,透氣性變壞。
(c)除灰過多,火層低于爐柵頂端,而總層又偏高。
d、冷運轉處理辦法
(a)根據爐內狀況適當降低飽和溫度借此提高氧化層溫度,但不允許長時期超過規定范圍。
(b)適當增加入爐空氣量,加快氧化燃燒速度,提高灰層厚度和氧化層溫度及氣化劑預熱溫度。
(c)煤氣發生爐出氣溫度偏低時,盡量延長投料時間。
(d)火層較底時,停止灰盤轉動除渣,培養火層。
(e)篩去10mm以下的煤灰粉末。
B、 煤氣發生爐熱運轉故障
a、熱運轉現象
(a)煤氣出口溫度過高,超出了規定范圍。
(b)開啟探火孔觀察,爐內料層表面一片火光,出現局部冒火,燒穿現象。
(c)從探火孔出來的煤氣著火,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偏低,煤氣質量變差。
(d)灰層增大速度大,灰中含殘炭量不穩定,有較多隨灰渣排出。
(e)往煤氣爐內插釬子時,感到料層發粘。
b、煤氣發生爐熱運轉的危害
(a)灰層相對過高,其它層厚度相應變薄,還原不充分,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b)氧化層溫度過高,超過灰熔點易引起結焦,爐況惡化,氣化反應不好,有效組分降低。
(c)由于局部冒火,出現燒穿現象,導致空氣走捷路,煤氣中可燃組分二次燃燒。同時,因氧含量的增高,直接危及安全生產。
(d)灰渣里含碳量增高,促使氣化原料的消耗定額上升。
c、造成熱運轉的原因
(a)飽和溫度小于正常值或波動大,時間長,或燃燒層過薄。
(b)灰層長時間高出正常值,除灰不及時,沒有按時透爐,均衡松緊度和總層高度超出正常范圍。
d、熱運轉處理辦法
(a)根據實際情況,加強操作力度,適當提高飽和溫度,但不能超過4℃。
(b)適當加料,除灰,透爐。使總層達到800-1100mm,重新培養火層及還原層,干餾層及干燥層。
(c)根據窯爐溫度,酌情減小風量。
C、 煤氣發生爐層次偏斜的原因
a、偏斜運行現象:層次偏斜主要是爐內灰層一邊高,一邊低,火層也同時偏斜,高的一邊冒火呈熱運行,低的一邊發暗呈冷運行,煤氣發生出口溫度急驟上升。
b、煤氣爐偏斜運行的危害
煤氣發生爐出現層次偏斜,容易引起爐內局部冒火,燒穿,造成煤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一氧化碳含量下降:甚至出現煤氣中氧含量增加的被動局面,以及灰渣中含碳量升高等現象。
c、煤氣發生爐層次偏斜的原因
(a)氣化原料粒度不均,煤粉及含水量過大,造成入爐原料偏斜,布料不均勻,沒能及時調正處理。
(b)由于原料粒度問題,入爐后氣化速度不一,造成爐內松緊不一,粒度大處通風燃燒激烈,產生孔洞與冒火。
(c)爐內局部結焦未能及時處理和透爐調整,或處理不慎風量分布不均。
d、煤氣發生爐爐層偏斜處理方法
(a)灰層高處進行捅灰,并用小鉤子從灰盤撥灰,盡快將灰渣排出爐內。
(b)在燃燒不好的地方,在總層偏高處要適當地透爐,細心地在料層中打氣孔提高通風量。
(c)在有光亮處和燃燒猛烈的孔洞地方用鐵釬使料層緊密,并用鐵釬將周圍末燃燒的煤撥散到燒穿的地方,根據情況適當加料覆蓋,保持料層均勻。
(d)如發現有結焦現象,可適當增加飽和溫度,但不超過飽和溫度控制范圍。
(e)加強對氣化原料的篩分處理,篩除原料中的1cm以下的煤炭粉末。
本文出之于:www.vector-cliparts.net
站內信息搜索
國內市場部 : 0371-67793637 國際出口部 :0371-86565118 電話咨詢:15515557076
市政污泥烘干設備
豫ICP備15028554號-4 版權所有 鄭州泰達節能干燥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