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與消費國,2001年煤炭在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與消費國,2001年煤炭在一次能源的生產和消費中分別占68%和67%。在相當長時期內中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生產和消費結構不會發生改變。煤炭在為國民經濟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其開發利用過程也產生了很嚴重的污染。中國是典型的煤煙型大氣污染國家。據200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資料顯示,全國廢氣中SO2、煙塵排放總量分別為1995萬噸、1165萬噸,導致酸雨的覆蓋面積已達國土面積的30%。據粗略統計,SO2等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量達到GDP的2%以上。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及總懸浮顆粒物的排放量分別約占85%和70%,造成的經濟損失年高達1000億元以上。由于中國落后的燃煤技術及裝備,導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能耗比先進國家高出20%~60%,能源效率為34%,比先進國家低10個百分點。因此,發展潔凈煤技術是提高中國能源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
(一)中國潔凈煤技術框架體系
潔凈煤技術是當前世界各國解決環境問題的主導技術之一,也是高技術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之一。我國圍繞提高煤炭開發利用效率、減輕對環境污染開展了大量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工作。隨著國家宏觀發展戰略的轉變,中國政府把潔凈煤技術作為可持續發展和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戰略措施之一。我國于1994年成立了煤炭工業潔凈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5年成立了國家潔凈煤技術推廣應用領導小組,1997年國務院批準了《中國潔凈煤技術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綱要》。在中國國民經濟第十個五年計劃和煤炭工業“十五”規劃中,都強調要加大潔凈煤技術研究開發力度,擴大潔凈煤領域的對外開放,推進潔凈煤技術的產業化。
潔凈煤技術涉及多行業、多領域、多學科,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中國發展潔凈煤技術的目標:一是減少環境污染,如SO2、NOX、煤矸石、粉塵、煤泥水等;二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減少煤炭消費;三是通過加大轉化,改善終端能源結構。目前,中國已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潔凈煤市場。
中國已將發展潔凈煤技術列入《中國21世紀議程》,并根據中國煤炭消費呈現多元化格局的特點,本著環境與發展的協調統一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以及發展潔凈煤技術要覆蓋煤炭開發利用的全過程等原則,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潔凈煤技術框架體系。中國潔凈煤技術計劃框架涉及四個領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潔凈燃燒、煤炭轉化、污染排放控制與廢棄物處理),包括十四項技術。
本文出自于:
站內信息搜索
國內市場部 : 0371-67793637 國際出口部 :0371-86565118 電話咨詢:15515557076
市政污泥烘干設備
豫ICP備15028554號-4 版權所有 鄭州泰達節能干燥設備有限公司